你好:游客欢迎登录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文 > 时政要闻 >

让无力者有力 让负重者温暖 让同行者感染魅力

时间:2020-02-05 11:43来源:未知 作者:PAUL ZENG 点击:
让无力者有力 让负重者温暖 让同行者感染魅力 --“专访”中南湘雅三医院张国刚院长和他的“队友”们 记者: P aul zeng (美国 ) 关键词解释: “专访” ---- 预先告知电话连线十分钟采

让无力者有力  让负重者温暖  让同行者感染魅力

 

    --“专访”中南湘雅三医院张国刚院长和他的“队友”们


记者:Paul zeng  (美国)

 

 

关键词解释:“专访”----预先告知电话连线十分钟采访时间,采访共计不到两分钟,还中途“挂线”两次;“队友”----记者称张国刚院长为队长,称他三院的仁为他的“队友”。因此,此文的采访副题的“专访”“队友”都加了双引号。



 上篇

 

在武汉疫情爆发之前,记者回国因一医学知识探讨一事,经介绍找到了张国刚院长,并事先也告知了我的身份。我一向自认为我是“名记”,我任何的采访人物和我自己要学习了解知识的对象,必须是此类型专家型的人物。见面现任中南湘雅三医院张国刚院长时,他正在中南湘雅一医院胸外科座诊给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看病。打了一声招呼,看了我一眼,继续他的详细对病人的看诊和了解病症的工作。足足将近十多分钟,记者站立那里“宁静”无事,有点恼火。

但在记者此时间的“收获”中,我微信中对张国刚院长的评价是:“在看诊室的十多分钟的观察,这个专家型院长对病患者的“言言行行”用“公勇勤慎,诚爱谦廉”八个字,称用于他专家“实至名归”不为过。他首先是医学专家,乃后才是名院院长。他的所有激情就是首先为他所在的职责和为病人尽责尽力。

 

1580826586374505.jpg 

 

后在这场“全民抗疫”的战场中,记者在搜取并采访素材中,看到了张国刚的笔记:“从大年三十到现在,每天都在医院看到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负重工作,我内心感受是爱,大爱无疆,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是担当与责任;为了患者无所畏惧,人民健康重于泰山;是敬业与仁术;我院专家教授日以继夜,废寝忘餐,不辞辛劳,诊断和治疗都是高效及时的。”既是中国名院之长,著名医学 繁且到位,真不是想象只是“累”一个字所尽意的。(此是后话,在此采访报道文的“中、下篇”再述)。记者此时想起了一句名言:“当每一位中国人开始净化自己的思想,清理我们的传统认知,审视自己的问题并改善,当我们所有人一起集体转念,意识到 生命就是生命,没有贵贱之分,人类也仅仅只是生命的一种载体”。中南湘雅三医院的这位队长与他的队员们也很好的诠释了这段名言。 

 

1580826620121267.jpg

 

道教曰: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记者实话实说:其实我国的医生工资待遇不高,“医闹”也不少,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当年选这个医学专业的人,就是“不忘初心”,还是依旧坚持的善良的大群体,就是道教之说“人性、本性、仁义”。这次史无前例的“抗疫”之战,记者与记者的同仁们,都在连续报道所有奋斗在前线、在后线的“白衣战士、白衣天使”们的“人性、本性、仁义”之感人事迹。

先前我回国也经常去各地医院门诊、住院之地看一看、逛一逛。也发文希望卫生部的高官们微服出巡去走走。中国的农贸市场、菜市场和超市的人群,大家都见过没有?现在医院看病的人群之多,医生重负看诊,你是无法想像的。病人与医生的比例,记者都不敢列出来。

   

“新闻的报道要讲“点”,句不多,词易懂,也要有“论述“,要给看文者能迅速知道和了解更多的公开和潜伏的信息资讯,方为好报道”。这是我当年给澳门《澳亚卫视》的新闻组讲课的开头语。这个“上篇”当初的标题是“风格与人格”。“风格”指记者采访报道的处事与文字风格,“人格”则是指张国刚院长做院长做医生的人格。


1580826718902935.jpg

 

 

总有一件事情,一段故事,一个情节会使我们困惑;总有一个撬动你思维的人与事会出现。有时候一件平凡事情的发生,也会给你带来些许的、不能忘怀的记忆和促使你构思和努力完成一个新的美好事情。记者的“风格”与专家的“人格”在这种场合产生的“碰撞”,必定有故事发生,故而才有了此文的“中篇”与“下篇”。


中篇

 

首先讲几个中南湘雅三医院在中国这次抗击新冠病毒大战中“小人物大英雄”的感人故事。

 

听新华社现场采访三院男护士赵晓勇的录音时,我早感动不已。我听过几次这个采访录音。这个90后的小青年,用满怀信心而厚实的语音,在陈述着他人生中最难受、也是最光荣的“前线故事日记”, 作为第一批报名的志愿者,从大年初一就坚守在感染科隔离病房,每个班需值守6个小时。为了节约防护服,穿着大号“尿不湿”纸裤,尽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这个采访没有修饰,没有正面面部,只有背面湿透的防护服。没有回家过年的他,母亲也不知道自己心爱的儿子在最危险的“防疫前线”在救人救命。现代的媒介有时不如文字的纪实而更容易流传于保存于史记。这时候的记者想做的就是,记录他以下日记中的一句话,“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不孝子想你们了。”就足以显现中国现代青年“忠国孝家”的灵魂。

 

作为感染科的骨干,自122日起,湘雅三医院龚健医生就站在了发热门诊的第一线,半个月来,他坚守岗位不曾退缩。回到家,看到可爱的儿子,他只能独居一室,和儿子保持一米的距离。他的《一米之外的爱》的长诗,感动了无数的人,诗写的很好,也许比称为“诗人”的诗更耐读,更有内涵和无限的父爱。    

 

记者摘抄一段与大家分享:"一米,不长的距离,但目前,我还无法跨越。但是最近我有点担心,整整半个多月过去了,你冲向我的次数越来越少;你是不是已经习惯了与我这样的距离?也许你已习惯,但爸爸却还没有,想凑过去把你抱起来啃上两口的冲动,仍在。也许你会觉得爸爸一直很严厉,动不动就威胁要揍你,现在又与你若即若离,但是我的儿子,爸爸对你的爱不会因为这一米的距离而阻断。爸爸不愿总在你一米之外,但却没有选择,爸爸是一名感染科医生,在疫情面前没有退路,不能犹豫,是什么让千千万万像爸爸这样的人勇敢逆行,毫不退缩?爸爸心中的答案只有短短八个字:“职责所在 义不容辞”。

----爱国爱家,又可爱的龚键医生,你是真正的诗人。什么著名诗人某些作家也不过如此。

 

微信截图_20200205111642.jpg


 “你怎么又不回来一起过年了,不是说今年会回来吗?总是说忙,医院少你一个也不会怎么样?" 这个武汉媳妇的李秋艳对大家说起家里亲人的来电,眼睛是潮湿的。她告诉同事“家人们开始都不理解,她终于说服家人取消了自己休假”。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李秋艳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急诊科的首批应急护士,今年是她到急诊的第 11 个年头。急诊科一到过年过节就特别的繁忙,今年更是格外不一样,为坚定不移落实医院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发起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阻击战,。果断放弃 10 年来唯一一次春节休假的机会,要求投身对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中。

 

医院护理部严谨主任和谢建飞副主任,为保障每一位一线护理人员的健康,第一时间部署全院护理人员个人防护暨穿脱防护服培训工作,要求全院 1400 多名护理人员都需要轮训过关,做到护理人员零感染。自 1 19 号授命以来,李秋艳开展防护培训 14 场次,培训护理管理人员 100 余人,培训发热门诊、传染科、监护室等重点高危科室护理人员近 400 人次。接下来将对健康管理中心、手术中心等科室逐一开展培训,担负起全院护士最后一道生命屏障——防护服的穿脱培训工作。

 

防护口罩和防护衣不属于常备物资,当时所有的供应商和厂家基本上都放假了,没人发货,没有物流,2020125日正值农历小年,彭伟莲在接到医院任务后,她利用了现代网络平台,马上联系京东医疗器械事业部负责人,严格按照防护标准逐一确认可使用产品,一天内完成了清单内所有物资的采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正直春节假期,做好抗击疫情的急需物资保障是打赢疫情防治战的重中之重。面对挑战,她以专业和担当,将一次次紧急情况化解,为医护人员安全保驾护航。----这就是“防疫战场“上的幕后英雄:湘雅三医院医学装备部彭伟莲主任,还是一名上任仅一年的新主任。

 

“因为二代毒王的出现,我们急诊科是接触二代病的的高危科室,应着二级防护,我清楚目前物资非常紧张,我只申请眼罩和鞋套即可,请您批准”。呼吸科谢莉华副教授在防疫物质急缺的情况下,为三院作了带头示范作用。   

 

下面这个故事是张国刚院长亲自在“两分钟采访”给我的素材。62年出生的老教授,三院急诊科的张天一主任,想回家过一个愉快而轻松的中国年,这也是他多年的夙愿。防疫大战前夕,他急忙从家里赶回医院,没有动听的誓言,只有一句话:“危重时刻,让我到前线去,站好最后一班岗”。这位朴实的老教授硬是从127日就返回了医院,一直到记者发此稿时,还没有休息。睡在办公室,还自我作隔离措施。他也是三年没有回家团聚过年了。


image.png


记者家族也出了很多医生(还有爷承父、父承子);其很多朋友也都是医生,国内外都有。专家、医生、医士、医师、护士(穿淺兰服、绿色服、白色服各有)。记者知道他们一生的付出是真才实料与无私的。

----铭记在湘雅三院所有医务工作者心里的“你守护大家,我守护你”,这九个字的精典胜过任何文书!与他们的接触中,有时一句话一张图就是一个时代的新闻永恒。朴实而又芳华。

 

记者在电话采访中的两分钟所了解的这个“巳退休又回来参战的张天一之举”的故事,本身就证明了张国刚院长领导的人格魅力所在。这个已拟退的张医师不图钱也涨不了工资,图名也沒有机会了,图“高升”也就到止了。他,还有三院的其他(她)医务人员众人群,过年时父亲不想与亲子游玩?假日美貌妻子不想与丈夫喃呢?小姑娘小青年不想酒吧歌厅与儿时同学、大学室友欢快?在这个时候他(她)们在图什么?非得在这非常时期拿自己生命的去爬悬崖?答案只有一:这就是人的可敬之灵魂,保国保家之气势。此时,记者想起了《国歌》的歌词。

 

从上面所述的小故事,记者又想起了一哲语:外王,不是一定要做大官,而是要做大,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王者,纵可为行业之旗舰,横可为潮流之领军。王气不是霸气,而是卓越不凡,是大诚实、大识见、大智慧、大悲悯、大皈依、大包容、大福德。大部分英雄的一生壮举,就是将帅的人格人品被他们大家所认可!士方为知己而为国奋献!这“己”既是他(她)人为国之举,也是自己为国奉献的“己”。

 

湘雅三院院长张国刚的散文也写的不错,记者在他尘封的儿时记忆中,找到了他今天成就的端倪……. 夏天的傍晚,露天电影场里。涌动的人群外围,九岁的我踮着脚尖站在随身带来的小板凳上不断地张望、张望……亦如多年以后的我站在时光的这头,不断张望记忆深处那可爱故乡——常德河洑镇。”-----那时的九岁小光头的“张望、张望…….”今天已经到达了时光的光明之顶。

张国刚院长从小就喜欢金庸笔下的人物令狐冲。他喜欢这个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侠客。记者文后附他的个人一步一前行的“人物搜索”张国刚简历中,找到了答案。


1580872707101223.png

 

认知了数十个这样的人物和在这非常时期的、防疫抗疫治疫“白色的纯洁跑道”上,许许多多的辛勤辛苦辛劳,有时更心(辛)酸的动人感人故事,记者在沉思:境界有大小,不得是而分优劣。古词“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个“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个“弄”字,而词意高出;道平凡。于无声处见微小碎事,虽然今天记者介绍的只是一个个小小的“拼图”。此时,无论记者用什么方式或什么形式来采访,则心情的喜悦是满满的。朴实、真实感人是亮点。这个中南湘雅三院的“街市“及大小人物全是这样的亮景,值得一看。大家高兴。湖南高兴。全国高兴。早几年有句时髦词“洪荒之力”,全国人民都动员起来了,中南湘雅三院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在行动,这就是“洪荒之力”。守望大家,三院相随,张“队长”与他的全院的医务工作者“队员”们都在这样想、这样干。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无论情况多糟糕,无论我们有时表现得有多么不堪,但是我们之中,总有那么一群最勇敢最担当的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泪盈眶!这就是“中国力量”!

温故、反省、积极、备战、动员、参与、真相、数据、知情、努力,团结、统筹,方是打大仗打赢战的根本。湘雅三院有“中国人的精神”。


下篇

 

记者与作家在任何的笔就文字中,除了激情与热情(笔时甚至热泪盈眶,夜不能寐),还有须有思想有思维、有独特角度看问题,既不偏左右,又不损正负;更重要讲究大、中、小数据所体现的事实真相与成就。

在湘雅三院堆积的功绩与成千上万“救死扶伤”的案例档案中,记者先追寻他们的灵魂和行为轨迹来看“文字断落数据”-----


(一)

 

 1580829534117110.jpg


2020的年前年后,全院医护人员积极上岗,为打赢抗疫的这场打仗,纷纷主动取消休假

走一线,守火线,不掉线。从大年三十开始,住湘全国政协委员、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一直忙碌在一线,不断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优化接诊流程,目的是减少病毒扩散风险,科学提高诊断效率和防控能力。

115号三医院就开始行动了。第一阶段是对全院职工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第二阶段是实战操作;第三阶段116号三医院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应急工作小组,并将这次疫情防控提升到战时级别。

123日,不到5个小时,医院就招募到26名医生、96名护士加入志愿者团队,在春节期间投入疫情防护工作,目前人数还在增加。第三阶段是收治病人。自119号开启发热门诊,到目前为止已经诊治了277个发热病人,其中2例确诊、2例疑似。

自疫情发生以后,湘雅三医院院领导都在第一线参加防控工作,全院管理层取消休假在长沙待命,动员全院职工主动参与防控工作。有超过百位医务人员主动请战。为了节省防护服,不喝水不去厕所,连续穿防护服8小时,三院上下众志成城,信心十足、有决心打赢这场战役。

湘雅三医院作为长沙河西的唯一大型综合医院,张国刚院长多次又部署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看望动员医护人员、对流程进行再优化和再用科学来预警……;

 春节假期结束后的门诊开放,增加了压力。及时布置工作、做好预案,做好场地和人员准备,应对可能产生的各种突发情况。

130日《湘雅三医院门诊患者及家属告知书》及时出台,并明确规定:医院将设置三级预检分诊,进行多次体温检查和流行病史询问。还对大众公布了医院电话。

湘雅三医院作为“国家队”的年轻力量,同时担负着省内的疫情防控和病患救治、省外的医疗支援工作,派出了近10位一流专家奔赴省内外,进行指导、防控和治疗工作。

“刚刚开通2个小时,就有168人咨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到底如何在线咨询?。第二发热门诊的及时建立,就是当前防疫“少流动”的新创举措,就是自觉隔离、减少传染更多风险。这个湖南湘雅三医院“发热门诊”在互联网“上线上班”之举,与中央的防疫措施和思路及安排高度一致!这个创新値得向全国推广!

决定一个人最终高度的,往往并非起点,而是拐点,机遇都在拐点!这个“上线门诊”也是治疫防疫拐点之一。

 

我们知道:这次防疫工作的隔离病房内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必须要穿好防护服。由于在隔离病房作了很长时间,防护服表面是有致病微生物的,要是想去清洁区,就得把这些东西统统脱掉,否则清洁区就会被污染,这是不被允许的。从隔离病房中途出来,上一趟厕所、吃一顿饭,就意味着要废掉一套防护设备。除了防护服,包括帽子、手套、口罩,也都要换。

张国刚说:“激情,是我不断进取的动力”。中南湘雅三院的所有医务人员的激情也来自此动力。

 

(二)

 

记者排序了近几年来,中南大学湘雅三院科学管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突出的成绩-----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排列全国健康管理科前三名;

湘雅三医院成功完成湖南省首例机器人单孔座镜手术;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胃肠外科完成省内首例全腹腔镜下冒腔内肿瘤切除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学者在国际医学论坛上展示原创性研究成果;-

湖南省首个“骨髓瘤之家”落户湘雅三医院;-

湖南省首个“骨之家”落户湘雅三医院,也是唯一的MCAT细胞实验室

湘雅三医院成功抢救18岁心博骤停患者,心脏停跳20小时,用科技“唤醒”了患者;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放射科袁状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

张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科协主席, 国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在三院。

欧阳院长、张国刚院长、孙明教授、雷光华教授、严谨主任、谢建飞副主任、何微护士长、陈端倪医师、肖梦宇…….. 等等,这些优秀人才都留在了三院。

 

此文图片上的“白衣天使”;还有至今坚守在“保卫武汉”的战场上的院务人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精神与人才同在。记者一生就佩服因“考试”而走进人们生命视野的医者。他(她)们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甚至经过三、四十年的严格与苛刻的“各种医术考试”,也通过了人格人品做好人的“考核”。医生使命之杰(洁)人也……. 记者与你们同行感到荣幸……

  

1580829662970796.jpg


1580829662604725.jpg


记者在一次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参加湖南团记者开日时,一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时 ,当时看见每个进会记者的桌前,摆放了三张纸,是湖南省人大当年的“成绩汇报”。我第一反应就是翻开纸页,用手机计算功能计算起了----三张纸,237个数字,已足以体现湖南人大的当年出色的成绩表现。

有时新闻的一句话就已经包涵了你需要的足够内容。十六年中的每次全国“两会”和中共党代会的人物采访和世界各地侨领采访中,记者都是不带录音笔,不做记录,不事先沟通,“提三个问题、半小时”离场的风格。一是被访者没有心理障碍;二是不会影响被采访者他的连(联)续(序)思路;三是被采访者在此前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采访内容更真实。双方稳坐小椅,眼睛直视,你作假就心重,容不得。记者“道、儒、佛”都涉猎。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这个人的心窗是敞开的,你不需要防范。大家如此,世界亮堂。百年湘雅精神也是如此,我们已看见他们在发扬光大的精神。

 

回到此文前题,先前在与张国刚院长灵性而聪慧的谭助理的帮助下,我与张国刚院长电话连线的采访中,明确告知院长他:“三个问题,十分钟。院长重事在身,如有必要,可以随时挂断我的电话”。在两分钟挂断两次的“嘶哑声”的断续采访中,一直到现在我的其它两个问题,根本没时间再连线。其实我至今没有答案,但我也不需要了,我已经“完全”知道比答案更重要的“答案”了。相关领导给我看了视频,他与中南湘雅医院的一院、二院、三院院长,再次亲自带队医疗组赶赴武汉抗疫前线了。广卅中大一名教授接受我微采访涚的好“其实学者与普通民众对于专业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科学是真象,防治只是技术手段,先要真象,才会有技术手段。”

中国有部《亮剑》的电影有句台词说的透切: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个张国刚院长生肖属虎,是虎将,看准的事勇往无前是常态。在张国刚院长这里,你感悟到:政治成熟,专业娴熟,不是口号喊出来的。

 

1580872820931939.png 

 

记者解词:一、“永垂不朽”:“垂”是指厚重、好人,是对此人的评价,“不朽”是不腐,人仍似他康健在世,这是愿望。故而有了伟人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之语评字题;二、“考核、考试”:干部是“考核”,有伸缩机会,出错回家卖红薯都不会;医生是“考试”,来不了半点假,否则进监,后期死人死命,这个“救死扶伤”才是真才实料。医生、医护人员、医院医疗服务不可缺一,它的“骨髓”则是在诠释:“救死扶伤”大部分是救身体。没有身体,何谈精神?“精神”可永恒,但要“不朽”之身,否则就是废话!“榜样”的词就是这样来的。

 

在以色列,有一个安息日,这一天最大特点是不能工作。商店、饭店、娱乐场所大都关门谢客,公交车也停运,人们在家中静心祈祷、反思,严禁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唯独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读书。也因此,犹太民族的人口只占世界的0.2%,但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他们却获得了近30%的诺贝尔奖。记者讲这个故事是有引喻的。

 

夜,中国时间24点。此时的记者与国际同行的通话正在表述回味一个故事:“在巴厘岛,每年的新年叫做寂息节,所有人都静静地待在家中不允许出门,不得点灯,不得烧火,大家基本都会清食冥想,审视自己这一年的不足与成长。在那里,新年是与自己待在一起的一天;还有…….中国17年前年的非典疫情,给了我们太多太多不堪回首的记忆和异常惨痛的教训,但我们只留下了记忆,却忘记了教训,所以才有了这一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肆虐。一个不断吸取教训、不断成熟成长的民族,才有可能成为真正伟大的民族…….”中国力量,湘雅中国人精神,我们都看到了。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大家负重前行!和平的不是这个时代,而是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小人物大英雄”们在前行,这个时候在自己家人最需要的三院和全国各地的“白衣战士和白衣天使”们,却在逆行与死亡相过。海外的华文媒体都在集体思考、都在质疑:每年一次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4亿人口的大国,就十个人?二十个三十个,会有多吗?每个省就不能办一个同类型节目?这次“中国疫情大战”哪个前线白衣战士、白衣天使的面孔、事迹、镜头、故事,而使我们不热泪崩湿脸部?


 1580872874367190.png


不是成圣,而是初心不退,睡梦得安心、凡心,即仁爱、平等、清净之心。做人做圣人,“修”字“养”字是功夫,湘雅三院的“白衣战士、白衣天使”也知道前方的道路随时将与死亡相聚,而记者听到的是:“……面对未知丢掉害怕,大家的每一次努力,都在增加面对这个世界战胜疫情的底气。

……平凡的些许,不成事件,不成故事,不成篇章,但足以使你眼睛一亮。这个时候的精神与灵魂共进才为高尚----张国刚院长与他的团队和中南湘雅三院所有医务工作者们做到了。这也是“修”与“养”的结晶。记者如是说。并作为此文的结束。   

 

 (完)


  

 

-----美国《世界华人通讯社》2020年2月4日深夜来自中国新冠病毒防疫湖南前线的报道。(此文作者为美国《世界华人通讯社》社长、总编辑。)

 

 

 

人物搜索:张国刚,湖南人,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湘雅名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副主委。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湘雅)副主任,中南大学高血压病研究所执行所长。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南大学“531”高层次人才计划第二层次人才。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内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常委;中华老年医学会心血管学组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心血管病杂志副主编。担任国际权威杂志“Cardiovascular Research” 、“Free Radic Biol Med”及“HEART” 特约审稿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三十余年,对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常见心血管病的内科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疑难病例分析处理和危重症病例抢救能力突出,尤其擅长高血压病的系统化、个体化治疗,致力于推动我国高血压病防治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国家973子项目、863子项目、国家自然基金10余项,率课题组与“美国西南医学中心”、“阿拉巴马大学”等全球多家知名院校建立了多方位的战略合作 。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包括“Circulation”、“ATVB”等发表专业论文两百余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19.3,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责任编辑:PAUL ZENG)
顶一下
(3)
10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