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路人生
连续在微信上看到两篇文章:《梁簌冥:人生的意义在哪里》,《稻盛和夫: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梁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创造有两个方面,外在的创造是成物,内在的创造是成己。
稻盛和夫先生说: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这世上?”我会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为了在人生谢幕之时的灵魂,比人生开幕之初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他说描绘远大的理想,用一生来追求这个理想,这就体现了人生的价值,人生因此也会幸福快乐。
回想2021年1月12日的这一天,我同时有三件要做,我选择去体验新事物,去探寻生命的意义,随宗显法师走禅路,从雁峰公园徒步47公里到南岳牌坊。
我用十个小时完成了全程,虽然同行的30多人只有三分之一走完全程。
走完禅路全程,如同走完了一生,有从年轻到年老的完整感受:
出发时如同20岁的年轻人,每小时走6公里,一路小跑的紧跟师傅的步伐,这样5个小时走了30公里。
中餐后放缓脚步,用自己平时的节奏走,每小时4-5公里,此时我回到50岁的年龄。
最后9公里,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实在走不动,就像一个80岁的老人。这9公里用了3个小时。
1、守时。6点早餐,6:30出发,严格执行,不等任何人。人生就是这样,不守时就会错过机会,没有谁会在原地等你。
2、领导。师傅无疑是这次活动的领导,他确定时间地点,制定规则,走得最快,始终在队伍的最前面引路,把握方向,掌控速度。还请大家吃早餐,安排沿途的补给。要想成为领导,必须提升能力和舍得奉献。拔尖的能力和奉献精神,是领导的两个基本素质。
4、目标。参加这次徒步活动,我有一个坚定的目标:一定要走完全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要求自己紧跟第一方阵,不能拉下太远。师傅的速度太快,我就一路小跑的跟上。
目标激发的力量是巨大的。
5、团队。参加这次活动,源于橙老师的介绍,有四个小伙伴一起参加。如果没有这个小团队,我可能不会参加。而如果没有师傅组织的大团队,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走这么远。
在最艰难的时候,遇到柳州的谭老师,从独自行走又变成了有团队。两人一路互相鼓励,聊天转移注意力,才让徒步得以持续下去。
团队的力量让1+1大于2。人生在世,没有谁是一座孤岛,都要依靠团队,融入团队。
6、方法。达成目标需要讲究方法。紧跟第一方阵,是我大学期间在田径队跑中长跑积累的经验。我跑800米1500米,从不领跑,领跑太辛苦,要多消耗精力。我总是紧紧咬住第一名,最后有余力冲刺,往往能得冠军。
在百里禅路开始的时候,我就要求自己紧跟第一方阵,绝不能掉队太远,太远了就会跟不上。跟不上就不会有勇气走完全程。
师傅走得实在太快,我经常用小跑跟上,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希望跟得上他的节奏。数次尝试后,发现还是跟不上,硬跟让腿部的肌肉很紧张,很辛苦,不可持久。
我接纳自己速度慢的现状,仔细观察,发现每走200步,就要被拉下大约10米。我用小跑追回这10米,赶上去。就这样一路小跑,一直走在第一方阵。
第一方阵的8个人,师傅始终匀速前进,走得很轻松。紧跟师傅的是三个穿羽绒服的80后、90后,他们从未落后。再就是一个65岁的大哥和一对80后夫妻,他们和我一样,时常落后,用小跑跟上。
我跟不上,有年龄的客观问题,也有主观原因,自己平时走得太慢,跑得太少。如果平时的锻炼质量再高一点,是完全有可能跟上的。那个65岁的大哥全程跟着师傅的节奏。
师傅为什么要走这么快?如果不走这么快,也许一天走不完全程。雁峰至南岳禅路,是一个作品,也是一个产品。如果没有速度,也就没有品质。
现实工作生活中,时常能听到对能者贤者的埋怨之声,“你做得这么好,叫我们怎么活!”这是调侃。有害的是嫉贤妒能,枪打出头鸟。这是人性的弱点。
凡事向内求,多自省,不埋怨。
47公里的验证,内心更笃定,更自信,更平和,更自省,更纯粹,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