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天中美两国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搞好中美关系,毫无疑问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国策之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当年曾经感慨地讲过,“回头看看这几十年来,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
”事实上,从近现代历史的角度看,美国几乎在中国遇到每一个难关之时,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恐怕这也印证了习近平主席为什么会有如此论断:“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
清朝末年,中国眼看就要灭亡。美国看到,中国的衰弱只是因为科学知识的缺乏,于是替中国人培养科学人才。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留学生万里蹈海赴花旗,美国替中国培养了这些建设人才。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替中国造就了第一批科学人才,否则中国不可能走现代国家之路。中国留美幼童纪念学会会长高宗鲁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幼童与美国家庭共同生活,水乳交融,对促进民族感情贡献良多,影响源远流长。”
因为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政府的权力受议会、司法与民众舆论的限制,当然不可能让美国政府用他们自己纳税人的钱替我们建造大学。
本来庚子赔款赔的钱就是他们的了,但是他们要退回,拿出来替中国政府建造学校、培养科技人才,清华大学的优秀学生毕业后,免费到美国留学。只能说明美国人是有良知才这样做的。
美国的退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京政府于1917年8月对德奥宣战,并停付庚款。大战平息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各国都表示愿与中国“友好”,以便用和平的办法维护和扩张其在华利益,所以都紧步美国的后尘,陆续放弃或退回了庚子赔款余额。
退款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和实业中。只有日本分文不退,用这笔钱财发展军备,建立教育,遂速成为20世纪的强盛帝国。然后再来侵犯中国。这与美国人的作为是天地之别。
美国用心良苦的教育计划,成效卓然。考取庚子赔款而留美的中国学生,在后来的几十年间成了中国学术界最闪亮的明星,而他们的言传身教,又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者。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清华人”几近三分之一。到了30年代,美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而同时,美国人在中国建立了12所教会大学,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前身)。
教会医院则出现了协和医院,四川的华西医院等等,甚至可以说凡是中国现在的大型医院、医学院其前身几乎都是教会医院,即使是后来的军医医院、军医学院的人才和医疗体系都莫不出自前者。
另外,洛克菲勒基金会则资助了中国学者们的农村调查与考古行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友好善行就恕不一 一例举了。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到巴黎参加和会。梁启超也率领民间代表团赴巴黎,梁启超亲自拜访美国总统威尔逊,请求他在和会上主持公道,把山东特权归还中国,美国总统答应他并且在巴黎和会上极力争取。
无奈英、法、意、俄在1917年2-3月间曾对日本达成秘密谅解,四国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既得权益,在和会中不反对日本对山东权益的要求。
各地学生到外国大使馆前请求那些国家的政府,支持把山东特权归还中国。五四运动是“求帝爱国”运动,并不是所说的“反帝爱国”运动,历史是被精心修改过的。
中国政府继续争取山东权益,终于在1922年2月4日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成功收回了青岛及山东的全部权利。
美国参加二战之前,本来是中立国,地位超然,奉行孤立主义,根本没有义务拉偏架帮处于弱者地位的中国,日本一开始也无意与美国开战,而是全力对美展开游说,极力避免美国趟浑水。中国当时与日本相比方方面面都处于劣势,拉拢美国并没有什么筹码,正义非正义都是二战胜利之后的“后视镜”。
1941年7月,美国和荷兰联合对日本实行了石油禁运,而且号召其他国家对日禁运。由于当时日本98%的石油要靠从美国进口,禁运石油可以说把日本置于死地。
美国在与日本的谈判中,将日本从中国无条件撤军当作不可妥协的必要条件。这是导致日本对美国动武的直接导火索。最后日军只好铤而走险,偷袭珍珠港,开始对美宣战。
飞虎队的事大家也都知道。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参战以前的1941年4月15日签署了正式的行政命令,授权陈纳德将军招募组建AVG(美国志愿航空队),也就是飞虎队,正在服役的美军官兵可以自愿加入AVG。
它1941年8月1日正式成立。1941年12月到1945年9月,美国志愿航空队共击落和炸毁日军飞机2600多架,击沉、击毁敌舰44艘,击毙日军66700多人。
飞虎队及后来的援华飞行队,在中国战场上抢得制空权,压制了日本的气焰。并于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开辟的“驼峰航线”,被称为“死亡航线”。
这条航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空运航线。
中美双方先后投入飞机2000多架,空运物资73万吨,人员33477人,飞行总时间达到150万小时。南京航空烈士公墓位于紫金山北麓,1995年8月,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落成。
英烈碑上镌刻了自淞沪抗战至1945年9月间牺牲的3000多名航空烈士的英名,其中美国2186名,中国870名(不少是飞虎队、美国援华飞行队队员)。
抗战时,由于中国缺乏武器弹药,没有外援,根本无法支撑下去。美国给了中国最大的援助。后来美国参战,中美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共同打败日本,又一次拯救了中国。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两国军队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极为强烈。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的消除中国威胁”,趁中国核力量尚处于无力报复的幼年期,动用远东地区部署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大城市等战略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切除打击”。
当时中国只能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现在很多地方还遗留着大量地下防空洞,就是应对苏修的“核平”计划,那可是准备所有大城市连人口、建筑物象做外科手术一样被瞬间切掉。

考虑到“核平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善后问题,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方的意见。
美国政府目瞪口呆,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外交办法,将这件事捅了出去——美国将克里姆林宫出卖了!美国政府把消息偷偷捅给报社,以该方式把消息间接传给中国。
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接着美国政府公开表示:只要有一颗核导弹离开苏联国境,美国就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苏联所有城市都在美国的核导弹打击范围之内。
关键时刻,我们的“敌人”美国又一次援救了中国。那时我们不能明白,差点被老大哥的核手术刀切掉,却被我们的敌人美帝给救了,实在想不通,于是才有后来的乒乓外交、破冰之旅、中美建交的神奇故事。
二战时,苏联企图在战后控制中国。1943年10月,美国军政领导在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即将召开之前,开会讨论可能遇到的问题。
会议前夕,美国代表赫尔向苏联代表莫洛托夫转达了魁北克会议中英国同意“战后以美、英、苏、中为中心,设立国际和平机构”的建议后,遭到了苏联的反对。
当罗斯福得知苏方的态度后,他指示赫尔,在会上要极力坚持四强观念,签署任何协议,必须包括中国,“哪怕这个时候达不成协议也在所不惜”。
10月19日,美英苏三国外长举行莫斯科会议。会上,赫尔提出应由四国签署宣言,而莫洛托夫则坚持只讨论三国宣言。
赫尔坚持说:“在我看来,不能把中国从四国宣言中删去。我的政府认为,现在如果俄国、大不列颠和美国在宣言中把它抛到一边,那在太平洋地区很可能要造成可怕的政治和军事反响。”在此建议不被苏联接受的情况下。
赫尔直言不讳地说,如果宣言不以四国的名义签署,美国绝不会在一份三国宣言上签字;而且,如果苏方坚持拒绝邀请中华民国,他将不签署任何文件而离开莫斯科。
在美国这种强硬态度下,苏联被迫改变了主张,赞成以四国名义发表宣言。但是,随后苏联又以中国在此无代表为借口,建议仍由苏、美、英三国签名。赫尔仍坚持必须由四国代表签字,并提出让中国驻苏大使代表签字。
30日,中国外长傅秉常与美、英、苏三国外长共同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四国宣言上签字。这个后来被称为联合国组织最初蓝图的《普遍安全宣言》,“四国宣言”的签定,迈出了筹建联合国组织的关键性一步。

11月22日至26日,开罗会议举行。这是大战爆发以来中国政府首脑第一次参加最高级国际会议。会议期间,蒋介石就建立战后强有力的国际和平机构问题分别与罗斯福、丘吉尔交换了意见,表达了希望“四国宣言”早日具体化的愿望,他表示:“中国将欣然参加四强的一切机构和参与制订决定”。
事实上,在赴开罗会议之前,蒋介石即指示手下对战后的国际机构准备相应方案。美国把中国推上联合国安理会成员的位置上。在开罗会议上,美国总统说:欢迎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
开罗会议的公报中,肯定了中国的四强地位,宣布日本从中国夺取的一切领土,战后必须归还中国。此外,罗斯福蒋介石还就美国援华,中苏边界及远东其它国家的一系列问题交换了意见。
开罗会议结束后,美国与国民政府确定了双方在远东的战略关系,罗斯福蒋介石为他们取得外交成就相互庆贺:国民党《中央日报》的社论,称开罗会议是“转移了世界人类的命运,重写了世界历史的新页”;
罗斯福则在圣诞节前夕发表致美国人民书,宣布美国和中国“在深厚的友谊和统一的目的上,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密切”。
美国国会同时宣布废除歧视华人法律,以便进一步证明美国“不仅视中国为战争中的伙伴,而且将视中国为和平时期的伙伴”。
上世纪七十年代,基辛格秘密访华,震惊世界,为尼克松访华铺路,中美达成默契,关系解冻。
美国是风向标,光靠亚非拉兄弟是不可能把中国抬进联合国的,此前联大已经尝试多次,正是在美国的默许下,日欧各国盟友纷纷“倒戈”,投票才占据多数,把蒋从联合国席位上赶走,让大陆取代该位置。
基辛格破冰之旅是1971年7月9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地位是1971年10月25日,随之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2月21日,这个时间线不是偶然巧合。
如果美国继续对中国奉行坚决的锁国政策,继续不让中国大陆入联合国(美国作为安理会成员国,拥有一票否决权),继续对中国进行彻底的技术封锁(建交后到89年以前,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在很低水平上进行)。
美国是老大,他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其他国家,中国的经济改革就会有巨大的障碍,也没有如此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