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在长沙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卫健委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南华大学的有关情况。
学校党委书记高山,校长张灼华,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姜志胜、陈国民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来自中央驻湘媒体、香港驻湘媒体、省内主要媒体等近40位媒体记者参会。湖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姚伟红主持新闻发布会。
高山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两个共建将更加有利于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对学校建设发展产生双重叠加效应,将更加有助于加快推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
希望社会各界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宣传学校,推动学校在新起点上再出发,为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建设,为“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南华大学介绍:南华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国家卫健委[1]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2],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环境保护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3]。南华大学是由原隶属国家核工业部的中南工学院与原隶属湖南省的衡阳医学院于2000年5月合并组建的多科性大学(1958年建校)。2002年10月,原隶属国家核工业部的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南华大学。[4][5]截至2019年6月20日,学校有红湘和雨母两个校区;设有直属学院18个;拥有直属型附属医院6所、协作型附属医院11所、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25个;设有本科专业68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共有学生6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国际学生56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近2万人;校本部有教职工2316人,其中专任教师1771人。[6]
1961年5月,时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二机部部长刘杰到学院视察。1963年6月,学校实施系、专业调整,地质专业划归抚州地质专科学校(现东华理工学院)。1969年底,因“文革”,二机部决定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停办,同时核工业第四勘察设计院迁入学院内。1979年11月,二机部党组决定恢复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并上报国务院审批。到1984年9月新生入校,完成复建。
共15张历史影像1980年1月,成立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筹备处。5月30日,学院筹备处向二机部建议将学院名称由“衡阳矿冶工程学院”改为“中南工学院”或“中南理工学院”。1983年1月,教育部批准:“衡阳工学院在原衡阳矿冶工程学院旧址筹建,由核工业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以核工业部为主。”1984年1月30日,原核工业部转发《教育部关于正式批准成立衡阳工学院并开始招生的通知》。2月25日,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为学院题写了“衡阳工学院”院名。9月正式恢复招生开学。1993年6月23日,原国家教委批准衡阳工学院更名为中南工学院,张爱萍为学院题写了新的院名。1998年4月,国家教育部明确学院本科教学评价的结论为合格。6月2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学院为硕士学位授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