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制美国关闭美成都领事馆后,成都领事夫人离开中国的飞机:因为疫情,领事夫人已经回美国了,
然后,成都领事馆就被关闭了,一家人可以马上团聚了。美国领事+中国夫人+两个小孩。
领事夫人自述 总领事家里宴贵宾
在我先生出任驻成都总领事过去的一年半里,我几乎每个月都为领事馆在家中筹办几场正式的午餐会/晚餐会/下午茶会。
作为一名厨师出身的饮食工作者,一开始我对此工作兴致高昂,把筹划、采买、料理和报销账务的任务全揽到自己身上,还得赶在客人上门之前卸下围裙整理仪容,以得体的面貌接待宾客。
一年下来我疲惫不堪,夫妻俩几乎以仇人相向,好在这时终于请到了一位本地的专业厨师——陈师傅来家中帮忙,由领馆支付大部分薪水。有了陈师傅之后家中宴客的频率更高,规模也更大,动辄接待二三十人。陈师傅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就以老板兼助理的模糊角色在一旁帮忙,由他负责中餐,我负责西餐,合力执行美领馆的宴客任务。
要知道美国的外交经费原本就不高,特朗普总统上任后又大幅删减国务院预算,以至使馆和领馆的社交经费极其有限。这么说吧,一个成都美领馆的年度社交预算恐怕还比不上此地地方机构的。我们没有能力像其他国家的使领馆或本地官员一样在酒店或餐厅宴请宾客,只能在幸而宽敞的住所里自立自强。而活动越多,经费就越紧张。比如去年底我们承办了一场接待二十八位中外贵宾的自助晚宴,当时年度经费已差不多用完,我得到的讯息是必须在每人六十元的预算下完成餐会,包括酒水。我和陈师傅绞尽脑汁,决定以精巧手工弥补高档食材的从缺,尽量让肉类海鲜和中西小点面面俱到,既节约又不能输排场。我们人仰马翻忙了两个整天,他的薪水和我奉献的人工不算,最后结算不包括酒水总共花了630元,人均22.5元,算是用血汗赞助美国政府吧!
领馆内的活动就更不要说了,比如那些下午茶汇报和节庆聚会等等,都是没有经费的,身为领事配偶的我只能本着内心的热忱和对夫君的支持,亲自掏腰包筹办。我那些微薄的稿费和街头演出的打赏(我是成都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常常就是这样用掉的。
庄祖宜在成都街头演出
而我的劳力付出和那些派驻首都的大使夫人们比起来又算得上什么呢?她们身处一国政经中心,社会大众对她们的期盼更多,却依然和我一样处处受限。她们的经历我没有亲身体会难以详述,只能说在过去十三年的外交眷属生涯里,我不曾看过一位颐指气使的金贵夫人。她们是有教养有思想的现代女性,很多牺牲了自己原本可以与丈夫相媲美的事业,却在常年的奔波游历下锻炼出一股能屈能伸,不卑不亢的旷达。我还有太多值得跟她们学习。
在我看来,能够长期四海为家并甘之如饴的外交人员与其眷属大多在性格上有一些相似处。那些受不了漂泊的人早就回家了。原本因光环进入外交体系的人,如果真心追求富贵,早就跳槽民间企业了。最后留下来的人,说穿了,多半有那么一点理想主义和浪漫情操,他们宁可坐在街边跟人谈天说笑,也不要被一群人簇拥着做老爷太太。
家中宴客的准备。
【附】以下是那场人均22.5元的菜单,自助式晚餐,每道菜都是28人的大份量:
辫子面包
菠菜芝士面包卷
咖喱牛肉千层饼
香肠拼盘
麻酱拌黄瓜
泰式凉拌海鲜
川味椒麻鸡
五香烤肋排
红烧萝卜牛腩
培根炒孢子甘蓝
红枣心太软
意式焦糖饼干
草莓白巧克力慕斯
庄祖宜讲,有一回他们全家出国旅游,在机场过海关时遇见惊人的冗长队伍,他们一人抱着一个疲倦哭闹的孩子,排队半小时仍被远远甩在后头。 于是庄祖宜向老公提议:“不如拿我们的外交护照走礼遇通道吧!”
不料Jim很严肃的摇头训斥她:“这次出行跟公务毫无关系,怎么可以滥用特权!”
平日参与社交活动我们难免会收到一些礼品,如果明显是贵重物品,他不是当场婉拒就是暗地退还,而即使是带回家的东西,只要价值超过美金二十元都必须充公,以至于我们虽然欠了不少人情债,手里拿的却尽是一些没有人要的月历。(所以千万不要送我礼物!)参加各类庆典和年终晚会时,他从来不许我参加抽奖,就怕中了奖会衍生麻烦。他的公家派车我只有在陪他参加活动时可以乘坐,一旦他下了车我就无权留下来,更别说买菜接小孩什么的了。
这么说不是沽名钓誉,因为事实上整个美国国务院都是这样,有着严格的伦理规范和惩处调查,一旦被查到滥用职权、逃漏税或不按法令规定给私家雇员(如保姆阿姨)支付加班费等等失误,小则影响升迁,大则革职。 他们在年复一年的审查和说明会里听了太多可怕的案例,早已把公家规定内化为个人处事准则。比如,美国国务院有规定,大使级别官员只有出任和离任时可以搭乘商务舱,而其他时间无论层级,只要单趟飞行时数低于14小时一律限乘经济舱。大使出行时配有安全随扈,但不可能要求他们提重物,因为那不是随扈的工作,更别说让助理去送干洗、买咖啡什么的,那都属于滥用职权。其实,每位大使和外交官员都必须这样,这绝不是在作秀,而是工作原则。
她的微博里美国领事居然是飞经济舱的,候机的时候昏睡在大厅还得要伸腿给儿子做枕头。
人家的丈夫做官又做府,我家的丈夫单会打花鼓
知道为什么唱这首歌了吧?